您现在的位置是:临沧僵吉咙包装材料有限公司 > 焦点

“使”字的历史发展过程

临沧僵吉咙包装材料有限公司2025-06-06 10:14:08【焦点】2人已围观

简介由甲骨文、小篆等如何发展到现在的?热心网友甲骨文、金文中,“使”写作“吏”请原谅,无法输入甲骨文),“史”“事”二字形体亦与“吏”字大同小异象右手执牌之形),读音与意思也有联系,故此四者是同源词。从文 河北燃气调压设备有限公司

由甲骨文、小篆等如何发展到现在的?

热心网友

甲骨文、金文中,河北燃气调压设备有限公司“使”写作“吏”(请原谅,无法输入甲骨文),“史”“事”二字形体亦与“吏”字大同小异(象右手执牌之形),读音与意思也有联系,故此四者是同源词。从文献上考察,“史”字产生最早,夏商周三代王室中,河北燃气调压设备有限公司凡在各部门办事的人员,都称为“史”。后来分工逐步趋细,名称也随之有区别,字体也有不同。字形上的区分是:手执牌为“史”(专掌典籍和写史书等),牌上有装饰的为“吏(事)”(办事人员的统称,包括“史”。“事”与“吏”其实是同一个字形)。作名词时是“吏”(办事员),作动词时是“事”(办事),如用作使动就是“使”(使人办事,派遣)。“使”又从“派遣”引申出“被派遣的人”,故后来又加“亻”旁。到小篆后,“史”“吏”“事”“使”已定型为四个字,分工也有不同,《说文解字》说:“持书者谓之‘史’,治人者谓之‘吏’,职事谓之‘事’。”又说:“使,伶也。”指受派遣的人。可见,“使”字的字形虽然到小篆时才产生,但是“使”的意思包括在甲骨文的“史”“吏”字中。以后经过隶书、草书、楷书的变化,就成为今天的“使”字。

很赞哦!(5645)